近日遇到一件事,一位朋友的煙花生產廠家是制作天地雙響,而最近頻繁遇到炸筒,技術員則聲稱硝酸鋇出了問題,以前使用了純度99%以上的硝酸鋇,于是更換了一款主含量93%左右的硝酸鋇,問題有所緩解,但是炸筒現象仍然較嚴重。于是,我認為不是硝酸鋇問題,建議朋友叫技術員添加少量珍珠巖粉,減少有效藥量的比例,而其技術員則堅持反對。
針對這個問題,我給他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:一個人得了病,但是這個病是人體發揮自身免疫機制就能自愈的病,恰逢病好之前病人合了一味中藥,然后病好了,于是病人得出結論,這味中藥可以治我這個病。這個現象,其實就是我們由效果推過程的邏輯。
煙花已經機械化了,材料行業的設備同樣早已不是當年的小作坊規模了,現在的多數化工材料,均比5年前純度高、細度好。昨天,瀏陽花炮材料整治聯合辦公室公布了今年材料抽查與同期的對比,發現劣質成災的鋁銀粉主含量相比去年,增加了35%。特別是部分使用油磨工藝,使用鋁錠做原材料的銀粉企業,鋁銀粉的主含量多超過國標所要求的75%。有這個有力的證據,我來說說為什么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。
假設一包15kg裝的鋁銀粉每噸為16000元,主含量可以達到80%;另一種銀粉是這個煙花生產廠家一直使用的產品,價格15000元每噸,主含量為65%。于是,這個煙花企業用主含量80%的替代了以前的產品,但是沿用了以前的配方,出現了炸筒,于是得出結論:純度高的銀粉沒用。這個結論是不是很荒誕呢?以科學而論,銀粉主含量之外的雜質,都是不參與反應的,你就可以視為珍珠巖粉,16000元購買此銀粉,相當于20000元每噸,購買了1噸純鋁銀粉,然后花了4000元購買了0.2噸珍珠巖粉。而15000元購買65%的銀粉,則相當于花費23000元購買了1噸純銀粉,花了7000元購買了0.35噸珍珠巖粉。
同樣的配方下,使用80%純度的鋁銀粉,你的筒內其實多處了15%的有效鋁成分,這還不論兩種鋁銀粉的細度如何。此時發生如果了炸筒現象,最應該做的是把藥物中的有效鋁成分降到當時不炸筒的比例。那么,使用質量差的硝酸鋇,里面的無效成本同樣可以視為珍珠巖粉,或者重新用回質量差的銀粉。而用科學且經濟的思維應該是,繼續使用優質的硝酸鋇,不更換優質的銀粉,自己花幾百塊的價格自己購買珍珠巖粉添加。此時,成本與效果雙收。
這個理論同樣適用于鞭炮,如果你將高純度銀粉直接按原配方添加,你會發現鞭炮的效果不一定比以前好,因為鋁銀粉過量,造成了高氯酸鉀少量。而你可能會怪罪這個銀粉。其實這個理論就錯了。
因此,我們技術員的指責,應該是根據材料的變化和更新,來不斷更新我們自己的配方,而不是拿著我們手里的配方,等著人家的米來下鍋。為煙花企業降低成本是我們的職責,因此換一種方法論看世界就是:質量好的材料一定沒錯。
昔日由于化工材料極為不透明,因此技術員們無法獲得自己使用的每一種材料的數據,那么就延伸出了各類名優品牌。而我們判斷這個材料質量的好壞,用的是效果推導法,也就是說我使用你這種材料做出了好產品,那么這個就是好材料。我認為這是一種方法,但是仍顯得片面,對于現在這個各花炮廠力拼成本,互相想挺過困難的時期,換一種思維方式,你的煙花生產廠家的材料成本一年會節省不少。